因为本来就是苏州人,暑假有时间可再次造访留园,所以这次没有去留园,听直播课讲解以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园林的空间体验,不会一下看清空间是什么,在第一次空间体验中无法感受到空间的全貌。需要通过两次甚至三次的重复体验才能够感受到完整的空间。
在感受空间的过程中,设计者往往会给出一些线索,比如露出影子的树,去引导你的游览路线。墙上的窗形成的孔隙也是一种线索,通过孔隙将园林中的景观和空间相互联系,同时孔隙之间还会产生联系,在极小的空间内营造出极为丰富的空间体验。

z字型转折,廊道,在功能上毫无用处。但是,这种“无用”的转折可以营丰富且拥有深度的空间。有的转折会漏出两个孔洞,空洞之间会有一个对话的关系。园林有很多曲折的廊道,求曲而不求直,曲折的意义,通过一个转折漏出了空间空隙,并且在孔隙中形成了空间景观。

廊道与柱子构成了虚的空间划分,将廊道和转折所构成的景观分割成了对立空间,从而产生了一种距离感,景不是让你游的,而是让人远离景观去远观画的。同时,空间光线的巧妙安排使得景物一边有自然光线渗入,而人所在的廊道较暗,形成了景物在舞台上,人在观众席上的感觉,进而形成人与景的对话关系。

古木交柯,在空间感觉上一下子就知道是主体。这种主体的感觉是通过空的院子与主院做对比才得到的。

空间序列越走越大就没有反预期,在空间上的收放交替,即将进入大空间却实际进入了小空间等。建筑是带有时间性的艺术创作,形成节奏变化,不能非常规整

正厅前有转折,绕过屏风才能到达,形成了另一种反预期。

似乎逼进水院,但是一个转折之间就到了另外一个地方,空间组织上的反预期

小中见大
边界和孔隙之关系,他们的空间角色一样,目的都是创建同更多孔隙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返璞归真接近自然,造就了孔隙式园林空间。转折也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空间层次和孔隙。跳开实体意识到“空”的存在的时候,就可以意识到空的逻辑以及用意,对于孔隙和边界与景的关系就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孔隙和边界形成了人与景的对话关系,同时孔隙之间还会形成对话,孔隙和边界也可以用于营造反预期,在极小的空间里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

园林解决的是人更高层次更高需求,是人在达到富足之后产生心理需求之后诞生的院子
,所以在实用性上会有所减弱,不能总是用实用的眼光去看园林空间,在园林里所有事情可以无用,在这里,空间变化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空间体验,比如前面的人走进去某个空间之后,后面的人会好奇你是怎么走进去了

深度的概念
庭院深,景深
是不同的概念
进入留园的过程是不断深入的过程,走得越深的时候感受到更浅的空间,创造可见不可达,也就是创建空间深度,极小空间内实现去而复返

凸空间
在凸空间内的一个站点,可以控制整个空间。

建筑学研究的是空间和空间形态对人的影响,以及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留园是一个拥有丰富空间调度的案例,每一个角落都是精心策划的反馈,在运动过程中不断调动深度,形成的空间的层次。

石林小院更像是一个空间魔法盒,走入石林小院,像是进入了迷宫,四周开口,不知道哪里更深。各个小的庭院,深度都是相似的,同时石林小院形成了大量的使用窗和凭栏创造的
可见而不可达。一直在同一深度,扁平化的深度

园林整个组织就是空间反预期
长廊——反预期
五峰仙馆——去而复返
石林小院——同一深度不断游移
都体现了空间密集型调度和舒展与不断收放的调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