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周、汉时期,古典园林主要是皇家苑囿,规模很大,但是属于圈地性质。秦汉时期出现过人工开池、堆山活动,但是造园的主旨、意趣依然很淡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把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隋唐五代,由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从而将造园艺术与诗画相联系,有助于在园林中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宋代,对自然美的认识更加深刻,出现了山水画的理论著作,进一步推动园林的发展。 从园林的分布来看,造园活动的选址大多都在经济比较繁荣的地区或者是郊外安静的地区,这些地区都有山或者水或者二者兼有。文人工匠利用自然界的山水,在市井中营造一个小自然。 西方的古典园林设计受到一定程度上当时对于比例尺度的推崇,这种理性主义反映在园林中则是利用几何图形进行园林的规划设计。而中国的古典园林,从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影响,他们将书画诗等高雅艺术形式融入造园活动中,反映的是人的趣味,气质。 与其他中国古典建筑不同的是,古典园林在构图上取消了中轴线,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很难看到左右对称的布局形式。其次,古典园林对待周围环境的态度不同,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虽然现在的建筑依旧会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希望将建筑之外的自然景色引入建筑内部,但是我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在这方面比现在更加激进。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的体量与人造诸如池塘溪流假山的景观体量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园林的那种宁静恬淡的氛围与意境,在某种程度上是由那些看似随意但又刻意的假山、溪流所营造出来的。建筑在这只是提供一个休憩,欣赏的场所,传统意义上建筑的功能在这里被削弱了。
在后面的论述中,彭一刚老先生从藏与露、虚与实、俯视与仰视、引导与暗示、看与被看等方面进行叙述。 中国古典园林含有辩证的思考,上面一组对立的词,看似对立,实则相互成就。这种辩证的思维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中无处不在。这种巧妙地布局,使其区别于宫殿,陵寝等中轴线非常明显的建筑,达到了“师造化”的效果。